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2021学年上海初三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2

   日期:2025-02-12     来源:www.sishuzi.com    浏览:468    
文章简介: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测试题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   1、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测试题2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

 

1、单选题(1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物质的作用与性质对应关系不适当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C.氮气作为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答案】B

【分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A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火箭发射,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可作保护气,故C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D正确。故选B。

2.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答案】A

【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CO2。故选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借助木炭的还原性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借助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借助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答案】C

【分析】A、木炭具备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选项正确;B、金刚石具备正八面体结构,是天然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选项正确;C、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借助活性炭具备疏松多孔的结构,具备吸附能力,选项错误;D、石墨具备导电性,可以制造石墨电极,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4.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导致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空气污染物主如果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现在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碳氢化合物不是汽车尾气成分。故选D。

5.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答案】B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不可以用稀硫酸,应该用稀盐酸。故选B    

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在任何状况下都不可以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预防CO中毒    D.石墨可做电极

【答案】D

【分析】A.CO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CO2无还原性,不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此选项错误;B.CO2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此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可以预防CO中毒,此选项错误;D.石墨具备导电性,可作电极,此选项正确。故选D。

7.“总结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办法。关于CO2与CO的不同的地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作用与功效:CO2可用于光合用途、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风险: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分析】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正确;B.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此选项正确;C.CO2可用于光合用途、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不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错误;D.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此选项正确。故选C。

8.下列实验操作适当的是( )

 

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装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

B.用装置④采集CO2时,检查CO2是不是采集满的办法是处放置燃着的木条

C.用KMnO4制取并粗略测定O2的体积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D.用Zn和稀H2SO4制取并采集干燥的H2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答案】D

【分析】A、用装置①制取O2时,应先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④采集CO2时,空气从e端被排除,故检查CO2是不是采集满的办法是e处放置燃着的木条,选项错误;C、氧气不容易溶于水,借助装置5采集氧气时,氧气从h端进入,g端将水排出,选项错误;D、洗气时,遵循长管进,短管出的原则,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用向下排空气法采集,装置的连接顺序为,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9.2016年12月1日,华为证实宣称已学会石墨烯技术运用于手机快充电池.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而成的单原子层石墨,它是现在发现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石墨烯强度大,能燃烧

C.石墨烯能还原氧化铜                   D.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答案】A

【分析】A.石墨烯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故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强度大,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备可燃性,故正确;C.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备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故正确;D.石墨烯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故正确。故本题选A。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不需要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是什么原因(  )

A.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控制和采集  B.石灰石与稀硫酸两物质不反应

C.会生成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D.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纯,会带有杂质

【答案】C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不需要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是什么原因会生成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使反应自动停止。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置装置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使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办法得到Fe

【答案】D

【分析】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置装置,不然会致使一氧化碳泄露在空气中污染空气;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预防加热时发生爆炸;C.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改为Ca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Fe和Fe2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溶液。选D

12.有关碳和碳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时候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由于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法不同

C.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致使温室效应是什么原因之一

D.用煤火取暖是应注意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C

【分析】A、古时候字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期不变色,是由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非常大,是由于他们的碳原子排列方法不同,正确;C、CO2的排放是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正确;D、煤不完全燃烧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所以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正确。故选C。

13.符合如图所示装置的选项是

 

①说明一氧化碳具备还原性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③有效地预防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④既能说明一氧化碳具备可燃性,又充分地借助了能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答案】D

【分析】此实验说明:说明一氧化碳具备还原性②说明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③有效地预防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而且还能说明一氧化碳具备可燃性,又充分地借助了能源。故选D.

2、填空题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依据图回答:

 

标号为①、②的仪器名字是: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容器②中盛放的块状药品是________,从仪器①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

仪器①的下端管口需要插入液面下是什么原因________。

气体通过装有石蕊试液的B容器,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气体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C容器可看到的是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如图,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锥形瓶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预防漏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不可以燃烧不可以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分析】

(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锥形瓶;

(2)实验室借助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固体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从仪器①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稀盐酸;

(3)仪器①的下端管口需要插入液面下是什么原因预防漏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气体通过装有石蕊试液的B容器,可看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气体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C容器可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5)CO2不可以燃烧、不可以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将空气隔绝,故可以用于灭火。

2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肯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块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甲同学觉得: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乙同学觉得: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

丙同学觉得: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2)(设计实验):依据各自的猜想,他们一同设计了实验(如图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察看)。

 

(3)(现象与结论):(提示:CO会使新鲜鸡血变色)

假如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假如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假如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不变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鸡血颜色发生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分析】(1)依据反应过程可知,还大概是得到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填:既有一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碳。(3)假如甲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不变;假如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鸡血颜色发生变化;假如丙同学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23.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依据题目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可以用来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装置C中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中察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它不可以燃烧,也不可以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日常可用于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来采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答案】检验CO2    CO2 + Ca2 = CaCO3↓ + H2O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大    灭火    c    

【分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可以用来检验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 Ca2 = CaCO3↓ + H2O;

(2)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可以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装置D中可以察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在日常可用于灭火;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实验室用装置E来采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采集和性质,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时,石蕊试液变红色,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